

第1页 / 共3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2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试讲稿开场语: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是面试高中美术教师的03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美术作品的创作》,(板书:美术作品的创作)下面开始我的试讲。组织教学: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开始高中美术课程的学习了,在上课之前呢,我们先一起欣赏两幅经典之作一一《愚公移山》和《梅杜萨之筏》。师:看到这两幅作品,你们的内心是否也涌起了无数的好奇和疑问呢?比如,这两件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它们为何能达到如此的艺术高度?师:我看很多同学都摇头师:没关系,这些问题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核心一一美术作品的创作,以及它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现在,让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课题一一《美术作品的创作》。二、讲授新知(一)初步感知师: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个观点:艺术源于生活。大家请看《愚公移山》,谁能告诉我,徐悲鸿创作这幅画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师:我看到第二排靠窗的男生思考的很认真,那就请你来说一说吧。师:你说徐悲鸿创作这幅画是为了鼓舞全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斗志,他通过移山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师:总结得还不错,请坐吧师:但说得还不够全面,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创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日本帝国主义基本把中国围困起来了,为了抗战物资的运输,数以十万计的劳动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在中缅边境的高山峡谷间修建了一条中缅国际公路。徐悲鸿借古喻今,表达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这就是徐悲鸿创作此画的意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