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试讲稿《权利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

高中美术试讲稿《权利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考神资料苑
高中美术试讲稿《权利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2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第1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试讲稿开场语: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是面试高中美术教师的03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权利与理性一一17、18世纪西方美术》,(板书:《权利与理性一一17、18世纪西方美术》)下面开始我的试讲。组织教学: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的成长过程都经历过哪些重要时期吗?师:有同学说有婴儿期、幼儿期、青春期。师:也有同学说有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师:大家说得很好,正如我们人的成长过程一样,艺术的发展也是经历不同时期形成不同风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权利与理性一一17、18世纪西方美术》。二、讲授新知(一)初步感知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件作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来感受一下,体会一下古典主义美学所追求的一种和谐的理想美。我们会感受到古典主义美学在作品上要求的一种高贵、典雅、庄重、含蕾、和谐。师:那么这幅作品《畸形的珍珠》,同学们还有这样的感觉吗?师:我听到同学们都说欣赏不来,感觉风格迥异,令人难以接受。没错,这幅作品看上去要更复杂一些,动感也要更强烈一些。我们会在作品中感受到画家似乎想要寻求一种突破,想要打破一些古典美术的常规。当时古典主义美学还占据统治的地位,突然出现这种的作品,于是古典主义的学者们就将它直接命名为巴洛克。巴洛克这个词语来源于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用作形容词的话可以解释为俗丽凌乱的意思,所以人们也将它称为畸形的珍珠。欧洲人最初是用这个词语来指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