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7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6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说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端午粽》。以下,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八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教材分析:《端午粽》是一篇充满温情的叙事性课文,以儿童视角描绘了外婆包粽子、煮粽子、分粽子的场景,穿插介绍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将家庭温情与传统文化巧妙融合。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1-3自然段以“箬竹叶、糯米、红枣”等具体意象展现粽子的制作过程和多样口味,第4自然段通过“纪念屈原”的讲述,点明节日的文化内核。教材语言筒洁生动,配有包粽子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便于通过图文对照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教材地位:本课是第三单元“传统文化”主题的核心课文,前承《静夜思》的“情感体验“,后启《语文园地三》的“日积月累”。作为低段少见的民俗文化类文本,它承担着“通过生活场景渗透文化认知”的育人功能,同时落实“按顺序表达“提取关镀信息”等语文要素,是语言训练与文化传承结合的典型范例。二、说学情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端午节有初步感知(如吃粽子、赛龙舟),但对节日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认知模糊。在语言能力方面,学生能借助拼音朗读课文,但对“箬竹叶、糯米”等名词的理解需直观教具辅助:对“纪念“爱国”等抽象词汇的感悟停留在表面,需通过故事和生活经验迁移理解。识字写字方面,学生已掌握“米、艹”等偏旁,但“真、分”的笔顺易出错(如“真”中间三横间距不均),需重点指导。此外,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适合通过实物观察、视频演示等方式突破难点。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