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4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山水新声》试讲稿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课!老师先给大家出个小谜题,在去年中国博物馆人流量统计中,排名第二,每天吸引超过三万人参观的是哪个博物馆呢?(稍作停顿,引导学生思考)没错,就是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将传统与现代诗意融合,尤其是主庭院的山水景观,别具一格。大家看屏幕上的图片,这面白墙怎样装饰更符合氛围呢?(邀请一位同学发言)生1:可以画山水画。师:非常棒!那这里的山水画和我们之前学的有何不同?(展示苏州博物馆主庭院山水景观图片)瞧,这里的山水画不再局限于纸张,而是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与材料,成为全新的艺术形式。苏州博物馆新馆主庭院“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宛如一幅鲜活的山水画。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不同时期呈现多样风貌,当代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助不同材料与媒介创新,让山水画取得新发展。贝聿铭大师从北宋米芾的山水画中获取灵感,设计出高低错落的片石假山,借米芾山水画意境,用岩石的层次感在白墙上形成剪影,宛如水墨泼画。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些现代山水画是如何创作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和理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一《山水新声》。让我们开启古代经典与现代新声的对话,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诗意。二、讲授新知(一)走进经典《鹊华秋色图》师:首先,我们走进经典,欣赏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请同学们根据前两节课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单。谁能描述画面的基本信息?(邀请位同学发言)生2:《鹊华秋色图》是元代赵孟頫的纸本水墨设色图,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官博物院,描绘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的秋景。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