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试讲稿《社会历史的主体》

高中政治试讲稿《社会历史的主体》-考神资料苑
高中政治试讲稿《社会历史的主体》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5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第1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社会历史的主体》试讲逐字稿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两组对比鲜明的观点。(展示梁启超“英雄史观”与淮海战役民工支援数据图片)梁启超认为历史是英雄的舞台,而陈毅元帅却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请前排这位眼神明亮、若有所思的同学回答,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在哪里?生:老师,我觉得分歧在于到底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说是英雄,一个说是人民群众。师:你的观察非常敏锐!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核心问题一一究竟谁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少数英雄人物,还是广大人民群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学习。二、新课讲授(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含义与地位师:首先,我们要明确“人民群众”的概念。请大家阅读课本相关段落,谁能说说人民群众的含义和主体部分?(停顿)请后排这位正在认真翻书的同学回答。生: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师:准确!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包括哪些人呢?请这位穿蓝色校服、手举得高高的同学回答。生: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还有致力于民族复兴的爱国者。师:回答得很全面!人民群众的地位是什么呢?(引导学生齐答)生(集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师:(展示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数据图片)习近平总书记说,40年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请大家思考: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什么作用?(停顿)请这位戴眼镜、正在思考的同学回答。生:我觉得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我们连吃饭穿衣都解决不了,社会根本没法存在。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