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说课稿《26.严于律己》新核心素养【新改版教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说课稿《26.严于律己》新核心素养【新改版教材】-考神资料苑
初中道德与法治说课稿《26.严于律己》新核心素养【新改版教材】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已售 1

第1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11.3《严于律己》。下面我将从八个方面展开说课。一、说教材《严于律己》是本册教材第十一课《远离违法犯罪》的第三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它承接了前两框对违法和犯罪相关知识的讲解,进一步聚焦于如何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预防违法犯罪,形成自律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通过本框学习,学生能深刻理解严于律己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为其在法治社会中健康成长筑牢根基,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的关镀一课。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开始尝试独立思考和行动,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网络信息,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倾向,如沉迷网络、与不良同伴交往等,却对这些行为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同时,他们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较为浅显,法治观念有待加强。因此,针对学生特点开展《严于律己》的教学十分必要。三、说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引导学生认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规范行为、保护未成年人成长方面的重要意义,树立对国家法治建设的信心。2.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不良行为的道德意识,使其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提升道德修养。3.法治观念:让学生深刻理解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明白任何违法行为都不可小觑,增强其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4.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塑造自律、自省的健全人格,在面对诱惑和不良影响时,能坚守原则,依法自律。5.责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违法犯罪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危害,培养对自身行为负责的态度。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严于律己的原因,掌握严于律己的方法,理解严于律己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在实际生活中做到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五、说教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报假警“安某高空抛物砸人”等丰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深对违法犯罪危害及严于律己重要性的理解。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