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我们的教室,也照亮了我们求知的心。在这样美好的时光里,我们将一起踏上一段音乐之旅,去探索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启蒙一一学堂乐歌。首先,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演唱一段熟悉的旋律,边唱边回忆这首歌曲的名字、歌词作者以及它的创作时期。让我们调整呼吸,用最美的声音来演唱。(老师开始哼唱旋律,学生们随之附和)(师生共同演唱《送别》)师:这首歌曲大家唱得非常深情,那么,有谁能告诉我,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它的歌词作者是谁?创作于哪个时期呢?(一位戴眼镜、神情专注的男生举手回答)生:这首歌曲叫《送别》,歌词作者是李叔同,创作于清末民初时期。师:非常准确!《送别》确实是学堂乐歌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那么,什么是学堂乐歌?它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新课学习。(老师板书“学堂乐歌”四个大字,并简要介绍学堂乐歌的背景)师:学堂乐歌,通常指清末民初时期新学堂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这一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除科举,兴办新学。一些从日本或欧洲归来的留学生,在国内新式学堂开设了乐歌课,教唱一些新歌,当时称之为乐歌。后来,音乐界将这一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师:提到学堂乐歌,我们首先要认识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一沈心工。沈心工被誉为学堂乐歌之父,他一生创作了一百八十余首歌曲,编写了多部唱歌集。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黄河》。现在,请大家结合乐谱,我们一起聆听由杨度作词、沈心工作曲的《黄河》。在聆听的过程中,请大家尝试划分歌曲的段落,并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播放《黄河》的音乐,学生们认真聆听,并尝试划分段落)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