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音乐开启心灵之窗》。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初中音乐教材“生活中的音乐”单元,是一节融合音乐体验、情绪调节与跨学科实践的综合课型。教材以“音乐与心理健康”为主线,通过聆听、冥想、创编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音乐对情绪的干预作用,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从知识体系看,它既是对音乐基础感知能力的深化,又为后续“音乐与多元文化”等单元奠定情感认知基础,体现了音乐课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功能定位。二、说学情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期,对音乐有强烈兴趣但缺乏系统的情绪调节认知。从能力特点看,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力和小组协作能力,但在“音乐与情绪关联”的深度理解上存在不足,需要通过体验式活动搭建认知桥梁。同时,他们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充满好奇,可借此激发创新思维,帮助其在音乐实践中实现自我探索与情绪管理。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1.审美感知:通过多类型音乐聆听,感知不同情绪的音乐表达,提升对音乐情感的敏感度。2.艺术表现:能运用“音乐冥想”进行减压实践,尝试用技术创编情绪调节音乐,增强艺术实践能力。3.文化理解:认识音乐在心理健康领域的跨学科价值,体会音乐作为“心灵语言”的文化共通性。4.3.建立“用音乐自我疗愈”的意识,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共享的团队精神。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音乐冥想”减压训练方法,能运用音乐进行情绪干预。·难点:理解音乐与情绪的内在关联,通过自主探究构建“音乐调节情绪”的认知模型。五、说教法采用“体验-探究-实践”一体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如音乐冥想)、任务驱动(如“音乐急救包”制作)、技术融合(如创编)等方式,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突破重难点。六、说学法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