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灯火里的中国》无生说课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教材第一单元“祖国颂歌(二)”第3课时《灯火里的中国》欣赏课。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说教材《灯火里的中国》是一首极具时代特色与艺术魅力的作品,作为本单元“祖国颂歌(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据关键地位。歌曲由田地作词,舒楠作曲,以大湾区的都市生活为创作背景,通过描绘夜晚灯火辉煌的景象,生动展现了中国在新时代的繁荣昌盛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从音乐要素来看,其旋律优美流畅,巧妙地融合了流行音乐元素,节奏富有动感,使歌曲兼具时代感与感染力;和声的运用丰富了音乐层次,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深度。在结构上,歌曲通过不同段落的情绪递进,从宁静温馨到激昂热烈,再到大气磅礴,将对祖国的赞美之情逐步升华。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能力的优质素材,更是帮助学生理解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载体,对于落实音乐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热情,且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过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对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基本要素有了初步认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灯火里的中国》这类具有时代特色的歌曲有较高的兴趣。然而,在音乐学习方面,学生对歌曲中复杂的音乐要素,如装饰音、切分节奏、弱起节奏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在情感表达上,对于歌曲中不同段落细腻的情感变化理解不够深入,难以用恰当的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生动表现歌曲情感。此外,学生在音乐创作和团队协作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学中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欣赏和理解歌曲。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1.审美感知: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哼唱《灯火里的中国》,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体会歌曲蕴含的爱国情感与时代气息,提升学生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和感知能力。2.艺术表现:指导学生准确哼唱歌曲主旋律,掌握装饰音、切分节奏、弱起节奏等演唱技巧运用恰当的音色、力度和表情,生动表现歌曲情感;通过领唱、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