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7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6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说课教师。今天,我将围绕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是中国人》这一教学内容展开说课。以下,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把握育人基点,落实启蒙教育《我是中国人》是“我上学了”板块的第一课,也是小学生入学的首节语文启蒙课。教材以一幅包含天安门、国旗及56个民族儿童的插图为主体,辅以“我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两句核心语句,融语言启蒙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从编排意图看,本课承担着三大功能:1.身份认同启蒙: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直观感知“中国是我们的祖国”这一基本认知,建立“中国人”的身份归属感。2.民族团结启蒙:借不同民族儿童的服饰差异,初步渗透“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概念,播撒“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3.语文学习启蒙:以“观察一倾听一表达”为路径,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接触汉字、练习说话,为后续语文学习奠定兴趣与习惯基础。因此,本课不仅是语文学习的起点,更是学生人生中“国家意识”启蒙的关键一课,需以情感共鸣为核心,融认知、体验、表达于一体。二、说学情:关注认知特点,贴近儿童世界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具有以下特点:1.认知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的故事、活泼的儿歌兴趣浓厚,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约10-15分钟),需通过多感官参与维持学习热情。2.生活经验:多数学生对“中国”“民族”等概念认知模糊,但对天安门、国旗等国家象征有初步印象(如在绘本、影视中见过),对自己的民族身份(如汉族)可能有所耳闻,但缺乏深入认知。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