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4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4.2俄罗斯一能源和交通》。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八个方面展开说课。一、说教材本课是俄罗斯专题的第二课时,承接上节课自然地理特征的学习,聚焦俄罗斯的能源禀赋与交通布局,是认识俄罗斯经济结构与区域联系的关镀环节。教材通过“世界能源大国”和“西密东疏的铁路和管道运输线”两个板块,引导学生分析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交通布局与自然、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其中,能源出口的国际合作体现了“人地协调观”与“区域认知“,而铁路分布的成因分析则渗透“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本节课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资源一交通一经济”的逻辑链条,更通过中俄能源合作案例,深化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其他国家的经济特征提供方法论借鉴。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经验,但在分析地理要素相互关系时仍需引导。从知识基础看,学生通过上节课已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为本节课分析交通线分布成因(如气候对铁路建设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但“能源出口对经济的影响”“管道运输的优势”等抽象概念可能较难理解,需借助视频、案例等直观手段突破。此外,学生对国际合作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需通过具体案例(如亚马尔半岛项目)引导其深入思考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提升综合思维能力。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阅读俄罗斯能源分布与交通线路图,描述俄罗斯能源资源特点及铁路、管道的空间分布规律(西密东疏),建立“位置一资源一交通”的区域认知框架。2.综合思维:从气候、资源、人口等多维度分析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修建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交通建设的相互制约关系,培养要素关联思维。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