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4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一多样的气候》。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第三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的基础上,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深入探究。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亚洲气候的特征及成因,还能为后续学习其他大洲的气候奠定方法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学情从知识储备来看,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气候的两大要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但对于区域气候特征的归纳方法以及气候成因的分析还较为薄弱,需要教师引导。从认知特点来讲,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视频、图片等直观素材兴趣浓厚,但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地理知识。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等资料,归纳亚洲气候特征,分析气候分布与位置、地形的关系,提升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2.综合思维:引导学生从纬度、海陆、地形等多要素分析亚洲气候的成因,让学生掌握归纳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3.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陆性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让学生初步形成区域联系的科学思维,领悟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地协调的理念。4.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活动分析北美洲的气候特征,让学生学会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等资料描述大洲气候特征,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地图等资料,描述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教学难点: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归纳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五、说教法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