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6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5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图的阅读》。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地图的阅读》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本节课主要围绕地图的三要素一方向、比例尺、图例展开教学,旨在让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为后续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奠定基础。教材通过设置“学生活动”“问题引领”等板块,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图知识,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同时,教材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如让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地名、选择交通路线等,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地球仪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基本面貌,但对于地图的认知还比较模糊。他们可能会觉得地图的相关概念(如比例尺、经纬线判方向等)较为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不过,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欲望,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中学习地图知识,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正确识别常见图例,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将其换算成实地距离。例如,能在山东省经纬网地图上准确判断日照与济南、济南与潍坊的方向关系,能根据比例尺量算出济南到烟台的实际距离。让学生学会从区域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分布规律,提高区域认知能力。(二)综合思维目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