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客家之歌》无生说课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家乡》第7课《客家之歌》。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向各位详细阐述我的教学构思。一、说教材《客家之歌》作为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家乡》中的重要欣赏课内容,是《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底蕴。作曲家将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深》进行合唱化处理,通过独特的音乐构思,以由弱到强、由远至近、层层推进的方式,生动展现了客家人团结坚韧、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从音乐特点来看,歌曲采用34拍,其节奏韵律赋予作品独特的音乐气质,强弱弱的节拍规律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在旋律方面,保留了客家山歌的原始韵味,同时融入合唱的丰富和声,使音乐层次更加饱满。歌词质朴且富有力量,与旋律完美结合,深刻诠释了客家文化内涵。作为“美丽家乡”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感受音乐魅力的载体,更是了解客家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桥梁,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中学,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内心世界丰富,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认知能力上,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不再满足于对事物表面的观察,能够对许多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音乐学习方面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对音乐课怀有浓厚兴趣,且在小学阶段积累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常见的音乐元素和简单的音乐形式有了一定认识。然而,对于《客家之歌》这种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具有复杂音乐结构和深刻情感内涵的作品,学生在准确把握客家山歌特点、深入理解音乐创作构思、熟练哼唱主题音乐,以及运用肢体语言和乐器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情感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教学中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欣赏作品,提升音乐鉴赏和表现能力。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1.审美感知: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客家之歌》,感受客家山歌独特的韵味和歌曲所营造的意境,体会音乐由弱到强、层层推进所带来的情感变化,提升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增强对民族音乐风格的感受力。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