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雷鸣电闪波尔卡》无生说课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缤纷舞曲》第5课《雷鸣电闪波尔卡》。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详细阐述我的教学设想。一、说教材《雷鸣电闪波尔卡》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经典之作,也是波尔卡舞曲体裁中的杰出代表。这首作品创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在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音乐结构来看,乐曲采用三部曲式,在不间断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巧妙运用“定音鼓震音奏法”模拟远处的雷声,通过乐器的特殊奏法模仿雷雨和闪电,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自然中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壮观场面。同时,乐曲还展现了一个夏日清晨,人们在草地上庆祝丰收,即便雷雨来临仍热情欢歌舞蹈的欢乐场景。作为欣赏课内容,它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波尔卡舞曲欢快热烈的风格特点,领略西洋乐器的独特音色魅力,还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拓展学生对异国音乐文化的认知,在音乐审美与文化理解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刚步入中学,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内心世界丰富且充满好奇。在认知能力上,已不再局限于对事物表面的观察,开始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事物,并形成自己的主观体会,乐于表达个人见解。在学习态度上,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对音乐课怀有较高的热情,尤其对新奇有趣的音乐作品充满探索欲望。然而,在音乐欣赏方面,他们对复杂音乐作品的结构分析、音乐要素与表现内容之间的关联理解还不够深入,在运用肢体语言和乐器进行音乐表现时,缺乏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我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有音乐基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提升音乐鉴赏和表现能力。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1.审美感知:引导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敏锐感知作品中乐器的独特音色,准确把握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提升音乐审美感知能力。2.艺术表现:让学生学会鉴赏乐曲,理解各部分音乐的特点,并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现音乐增强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运用肢体语言、简单乐器为乐曲伴奏,培养创新思维和音乐实践能力实现对音乐的个性化表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