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4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1812序曲+第一交响序曲》无生说课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序曲赏听》第2课《1812序曲+第一交响序曲》。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全面且深入地阐述我的教学思路。一、说教材《1812序曲+第一交响序曲》作为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序曲赏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欣赏课内容。《1812序曲》由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于1880年,其创作目的是为纪念1812年俄法战争中俄罗斯人民的伟大胜利,这部作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在音乐结构上,它采用奏鸣曲式,包含序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通过丰富的音乐主题和多变的节奏,生动地展现出战争爆发、激烈战斗、人民反击以及胜利庆典等宏大场景。而关峡的《第一交响序曲》则是根据其2001年所作歌剧《悲怆的黎明》的主题音乐,于2003年12月重新编排而成,采用ABA三部性结构,A部主题呈现,B部音乐发展变化,再现部回归主题,以史诗般的音乐描绘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情怀。这两首作品从不同文化背景出发,以管弦乐为载体,展现了序曲这一音乐体裁的独特魅力,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还能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精神风貌,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与文化理解能力的优质教学素材。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热情,但处于变声期,在音乐学习中需注重科学发声方法的引导。在知识储备方面,他们已掌握基本音符、节拍等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具备一定演唱能力,但在音准、节奏把控上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且音乐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对于复杂的管弦乐作品理解存在困难。从兴趣偏好来看,学生普遍对流行音乐兴趣浓厚,而对管弦乐序曲这类经典音乐接触较少,缺乏欣赏经验和方法。在学习能力上,他们虽然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注意力易分散,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均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采用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序曲的欣赏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音乐作品的内涵。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10.审美感知:通过多维度聆听与分析,引导学生感受《1812序曲》和《第一交响序曲》的音乐风格、节奏旋律特点,培养学生对管弦乐的感知能力,提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