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参加高中政治面试的1号考生,我抽到的题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进行。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说说教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统编版(2019)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上承“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背景,下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是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必然性的关键节点。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意义,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二、说学情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接着分析一下学情,本框内容面向高一学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历史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且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但由于其认知水平有限对于复杂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例如,在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以及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等问题上,可能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引导和剖析。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如下的四维教学目标: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如下的四维教学目标:政治认同: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学生能深刻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真理,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认同,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科学精神:借助分析近代中国国情与革命道路的内在联系,学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科学性,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提升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