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参加高中政治面试的1号考生,我抽到的题目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进行。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说说教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人教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上承“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下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在教材体系中起到了理论基石的作用。本课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为主线,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及实践历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是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关键内容,也为树立“四个自信”奠定了理论基础。二、说学情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接着分析一下学情,本框内容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已通过历史课程对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有了初步了解,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仍存在三方面认知难点:一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空想性”的本质理解不深入,难以区分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差异;二是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理论基石的科学内涵把握不准,无法完整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逻辑:三是对苏联解体等历史挫折与科学社会主义真理之间的关系存在困惑,难以辩证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与必然性。不过,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对视频、漫画等直观素材兴趣浓厚,这为开展议题式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如下的四维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强化“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认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树立“四个自信”。2.科学精神: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理解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性,培养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3.法治意识:了解《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论述,认识法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制度认同。4.公共参与: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明确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责任,提升投身国家建设的公共参与意识。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