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7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6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中的《我们不乱扔》。作为培养儿童公共环境卫生意识的启蒙课,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等八个方面展开说课,致力于通过对比体验、实践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不乱扔垃圾”的文明内涵,树立“公共环境共守护”的责任意识。一、说教材本课是第四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的重要课时,聚焦“公共环境卫生保护”这一核心主题。教材以“我喜欢哪个地方一这样可不行一我能做到”为主线,从“环境体验”到“问题反思”再到“行动实践”层层递进:先通过干净与脏乱环境的对比,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再通过“不文明行为危害分析”,引导学生反思乱扔垃圾的后果;最后通过“文明之花制作“宣传标语设计”等活动,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教材设计遵循一年级学生“直观感知为主、行为可塑性强”的特点,利用生活场景图片、小组合作任务等形式,将抽象的“环保责任”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习惯,体现“从体验中认知,在实践中成长”的课程理念。二、说学情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6-7岁,环保认知与行为呈现以下特点:。认知层面:能直观区分“干净”与“脏乱”环境,但对“垃圾去哪儿了“乱扔垃圾的危害”缺乏科学认知,认为“清洁工阿姨会打扫”,尚未建立“垃圾处理需要消耗资源”的意识。·情感层面:喜欢整洁环境带来的舒适感,但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缺乏共情,如看到乱扔垃圾现象时,多数学生仅觉得“不美观”,未意识到“污染土壤、危害动物”等深层危害。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