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6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5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中的《大家排好队》。作为培养儿童公共秩序意识的关键一课,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等八个方面展开说课,致力于通过情境化、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排队的意义,掌握排队的规则,成为文明守序的小公民。一、说教材本课是第四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的收官课,聚焦“公共秩序的建立与维护”这一核心主题。教材以“还是排队好一怎么排好队”为主线,从“体验排队必要性”到“掌握排队规则”再到“灵活应对排队情境”层层递进:先通过“发礼物”“超市购物”等生活场景,让学生感知排队能保障公平与效率:再通过“林林旅行”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排队需遵守规则,同时包容特殊情况:最后通过“排队礼仪讨论“,将秩序意识延伸至生活实践。教材设计遵循一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为主、规则意识萌芽”的特点,利用绘本故事、场景模拟等形式,将抽象的“公共秩序”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规范,体现“规则源于生活,文明见于细节”的课程理念。二、说学情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6-7岁,排队行为呈现以下特点:·认知层面:对“排队”有初步体验(如课间操排队),但不理解“排队是为了公平与安全”,常因“急于完成某事”而插队;对“特殊情况礼让”(如孕妇优先)缺乏认知,规则理解较为机械。·情感层面:喜欢“不排队的快捷”,但在冲突中(如争抢玩具)能感受到无序的混乱;对“遵守规则的同学”有模糊的认同感,但主动守序的内在动力不足。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