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谁的红果多》》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谁的红果多》》-考神资料苑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谁的红果多》》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第1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谁的红果多》无生说课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谁的红果多》。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一、说教材《谁的红果多》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体系中,它承接学生之前对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数的组成的学习,将教学重点聚焦于数的大小比较。教材以“谁的红果多”这一充满童趣的情境为切入点,通过呈现小熊和小猴拥有不同数量的红果,引导学生探索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直观的实物数量对比,逐步过渡到抽象数字间的比较,涉及基于数的顺序、数的组成等多种策略,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更为后续学习加减法运算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数学知识的衔接与拓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二、说学情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100以内的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正确地数数、读数和写数,也基本理解数的组成。然而,在数的大小比较方面,学生仍存在一些认知难点。对于不同数位上数字所代表数值的大小差异,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在比较十位不同和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数时,容易出现混淆。在学习方式上,学生虽然对直观的操作活动充满兴趣,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教具或情境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有待加强。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10.数感:通过比较红果数量对应的数的大小,学生深化对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的认知,增强对数量多少的直觉判断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20.逻辑思维:在自主探究和交流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过程中,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构建逻辑推理链条,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明确比较大小的内在逻辑:30.模型意识:借助计数器等工具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将抽象的数与直观模型建立联系,形成解决数大小比较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模型意识。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