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9bea4f88-docx-1.webp)
》》-5d9bea4f88-docx-1.webp)
第1页 / 共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4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课间(1)》无生说课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以内数加与减”中的《课间()》。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说教材《课间(1)》作为“10以内数加与减”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1-10各数有了基础认知,初步理解了加法“合起来”、减法“去掉”的含义,并掌握了7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本节课以充满生活气息的跳绳场景为载体,将加减法运算拓展到得数是8的相关内容,把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实际意义和运算过程的理解,还为后续学习得数是9以及更复杂的运算、应用题解决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对课间场景中数学信息的挖掘和分析,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以及数学学习的循序渐进性。二、说学情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他们熟练认识0-10各数,掌握了7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接触过看图说算式,对从图片中提取数学信息有一定的经验。然而,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以及深入理解加减法之间关系方面仍有待提高。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数学情境时,可能难以全面、准确地发现数学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和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10.数感与运算能力:学生通过对课间场景中数学信息的分析,能准确列出得数是8的加减法算式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增强数感,提升基本运算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筑牢根基。20.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在探索8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分析不同加减法算式的过程中,学生培养逻辑推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