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解决问题》-考神资料苑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解决问题》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第1页 / 共9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8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以下,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建构连减模型,贯通加减应用《解决问题》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的第五课时,前承“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退位)”,后启“多位数连减”及“乘除法初步应用”。教材以“26个橘子每8个装一袋”为情境,通过“圈一圈一连减计算一连加检验”的路径,引导学生理解“从总数中连续减去相同数”的问题结构,掌握用连减解决“能装满几袋”等实际问题的方法。从知识体系看,本节课是“减法意义“的深化应用,将单一减法运算拓展为连续运算,渗透“除法雏形”的数学思想: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看,旨在让学生经历“理解题意一操作表征一列式求解一检验反思”的完整流程,积累“数学建模”的活动经验。二、说学情:衔接运算基础,突破问题表征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具备以下特点:·认知基础:能熟练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不退位计算(如26-8=18),理解“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的关系,但对“连续减相同数”的问题结构缺乏直观认识,易出现以下困难:.问题表征:难以将“装袋”问题转化为“连减运算“,可能用“26-8=18”直接得出剩余数,而忽略“能装满几袋”需关注减法次数。ⅱ.过程记录:在连续减的过程中,易遗漏中间步骤(如直接写26-8-8=10,跳过18的中间结果),导致思路不清晰。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