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8ebcdbd-docx-1.webp)
》-5298ebcdbd-docx-1.webp)
第1页 / 共8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7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比较大小(2)》。以下,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从精确比较到模糊描述,深化数感《比较大小(2)》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的第六课时,前承“用><=比较大小“,后启“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描述”。教材以“数线标数”为直观载体,通过“87与31/25/99的对比”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精确符号比较”过渡到“模糊语言描述“,学会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刻画数的相对大小。从知识体系看,本节课突破“非此即彼”的绝对比较,建立“程度差异”的相对认知,是数感培养的重要维度:从生活应用看,学生能更灵活地描述数量关系(如“苹果比梨多一些“),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二、说学情:衔接符号比较,突破语言抽象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具备以下特点:·认知基础:能熟练用“><=”比较数的大小,理解数线(数轴雏形)上“左小右大”的规律,但对“大得多”与“大一些”的程度差异缺乏量化感知,易混淆“多”的程度(如认为“50比10大一些“)。·学习难点:ⅰ.程度区分:判断“相差多大算大得多”需结合数线距离,如87与31间隔56,与99间隔12,需直观感知间隔长度与描述词汇的对应关系。ⅱ.逆向表达:从“甲比乙大得多”转换为“乙比甲小得多”时,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双向描述的逻辑关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