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c0baaf3-docx-1.webp)
》-494c0baaf3-docx-1.webp)
第1页 / 共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4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无生说课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本课时是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的核心内容,主要学习酸与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酸的通性。教材在学生已有盐酸与石灰石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等知识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深化对酸化学性质的认识,是构建酸、碱、盐知识网络的关键环节。内容既衔接酸的物理性质等前期知识,又为后续学习碱的性质、中和反应等奠定基础,体现“实验探究一性质归纳一实际应用”的认知逻辑,对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二、说学情学生已了解盐酸与金属反应、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等知识,对酸有初步认识,但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理解不深入,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但归纳概括能力不足,对“从个别酸的性质推导酸的通性”的思维方法掌握不够。教学中需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从具体反应归纳一般规律,提升知识迁移和归纳能力。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观察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现象,从微观角度理解酸溶液中H+决定酸的通性。20.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培养实验设计、现象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30.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认识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除锈、制药),增强化学知识应用意识和安全意识。40.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依据实验现象推理酸的化学性质,建立“个别物质一一类物质一通性本质的认知模型。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