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a9321719-docx-1.webp)
》-16a9321719-docx-1.webp)
第1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原子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结构》第1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原子结构》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概念基础上,对微观世界的深入探究,是“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的核心内容。教材通过介绍原子的内部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为学生打开微观探索的窗口,是后续学习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理论基础。本节课实现了从“分子原子性质”到“原子内部结构”的认知跨越,在化学概念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突破初中化学学习“分水岭”的重要节点。二、说学情学生已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但对微观粒子的内部结构缺乏直观认知。他们在物理课中接触过“电荷”概念,对原子构成有一定前认知,但对质子、中子、电子的带电量、质量关系等知识理解困难。由于微观知识抽象,学生感性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借助直观模型和类比方法帮助理解。教学中需通过形象化手段,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逐步建构原子结构的认知模型。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现象推理原子的微观构成,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本质。20.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原子结构发现史的探究,培养基于实验证据推理微观结构的能力,激发科学探究兴趣。30.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理论的发展性和科学性。40.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基于a粒子散射实验等证据,推理原子的内部结构模型,建立“实验现象微观模型一理论解释”的认知模式。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