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ca9a252-docx-1.webp)
》-998ca9a252-docx-1.webp)
第1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制取氧气》第2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氧气的工业制法、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基础上,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及催化剂概念的深入探究。教材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的作用,引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并通过对比分析建立分解反应的模型。作为气体制备知识的延伸,它不仅完善了氧气制取的知识体系,更为后续二氧化碳制取及化学反应类型的学习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体现了从“单一制备”到“原理探究”的认知深化。二、说学情学生已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和操作步骤,具备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和实验探究方法仍较陌生。他们对实验现象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在变量控制、证据推理等科学方法的应用上需要引导。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形成气体制备的初步认知框架,适合通过探究实验深化对反应原理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现象理解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初步关联微观粒子的作用机理。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催化剂探究实验,培养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分析数据的探究能力,激发创新设计实验的意识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实验误差分析,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识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社会价值。4.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基于实验证据推理催化剂的特征,建立“提出问题一控制变量一得出结论”的探究模型。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及特征。·教学难点:设计并完成催化剂探究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催化剂的“一变两不变”特征。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