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e5580347-docx-1.webp)
》-bce5580347-docx-1.webp)
第1页 / 共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4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化学从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起始课,学生将首次接触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概念。教材通过生活现象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及其基本性质,为后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实质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节课实现了从“宏观物质”到“微观粒子”的认知跨越,在化学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培养学生微观想象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载体。二、说学情学生通过初中物理学习已初步知道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但对微观粒子的抽象概念理解困难。他们缺乏微观粒子的直观认知,难以将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建立联系。同时,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较高兴趣,但在实验设计、现象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上有待提升。教学中需借助直观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本质,逐步建构微观粒子的概念体系。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微观粒子的运动和间隔变化解释常见现象,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20.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培养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推理的探究能力,激发创新思维。30.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分子原子的发现历程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对探索物质世界的重要意义。40.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基于实验证据推理分子的基本性质,建立“现象一本质一模型”的认知模式,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四、说教学重难点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