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4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洲和大洋》,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一、说教材《大洲和大洋》是初中地理课程中世界地理的重要基础内容。教材先通过地球卫星照片引出海陆分布主题,接着依次介绍海陆分布概况、七大洲、四大洋以及海陆变迁的相关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地理格局的起点,为后续学习世界气候、经济发展等知识奠定基础,在整个初中地理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开篇作用和支撑地位。二、说学情从知识储备来看,七年级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对地球的基本面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具体位置、轮廓等知识还比较模糊。在认知能力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对直观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比较感兴趣,但在理解海陆变迁等抽象概念时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从学习习惯上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在综合分析问题和地理实践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图片,让学生能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范围和轮廓特征,培养学生对世界地理区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识别不同的地理区域。2.综合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规律、地理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例如分析各大洲的面积大小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四大洋的位置与气候的相互影响等,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地理问题。3.人地协调观:通过介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保护,如海洋资源的利用、海洋污染的危害等案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从而增强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4.地理实践力: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制作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拼图模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大洲之间的分界线。这些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地理格局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关键。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