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3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2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中国近现代音乐风云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中国近现代音乐风云录》第1课时。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向各位详细阐述我的教学思路。一、说教材《中国近现代音乐风云录》在七年级音乐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发展历程的关键一课。中国近现代音乐作为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承载着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教材精心选取了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以音乐为线索,串联起历史与文化。通过欣赏学堂乐歌、抗战歌曲等不同风格、体裁的作品,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音乐在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现实方面的独特魅力,同时认识到音乐与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例如,聂耳、洗星海的作品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鼓舞士气、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音乐的社会功能。此外,教材提供的丰富文字、图片等资源,为教师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落实音乐课程的育人目标。二、说学情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青春期,好奇心和探索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在音乐学习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基础,能够识别节奏、旋律等简单音乐元素,但对中国近现代音乐领域了解相对较少。此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需要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和团队合作精神,乐于通过参与活动展示自我。然而,学生个体在音乐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教学中我会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设计丰富的活动,如小组讨论、音乐创作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1.审美感知:通过聆听经典作品,提升学生对中国近现代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的感知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2.艺术表现: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尝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音乐情感,提升音乐表现力。3.文化理解: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4.创意实践:通过音乐改编与创作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