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无生说课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本课是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第14课的内容,聚焦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教材以“矛盾酝酿~战争爆发-秩序重建”为逻辑主线,先分析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及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再阐述战争的主要阶段与影响,最后剖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建与局限。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本课上承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扩张,下启俄国十月革命与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在教材体系中起到连接19世纪与20世纪世界历史的关键作用,是理解20世纪国际秩序变迁的核心内容。二、说学情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通过初中学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有初步了解,但存在三重认知局限:一是对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缺乏系统认知,难以理解“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这一抽象概念;二是对“总体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等概念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剖析战争与国际秩序的内在联系;三是缺乏辩证思维,难以全面认识战后国际秩序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不过,高一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史料分析能力,对战争中的典型战役和国际政治博弈有较强的探究兴趣,这为开展“史料实证+辩证分析”的深度教学提供了可能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理解一战爆发的经济根源,认识战争推动社会变革的历史规律,如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与战争地图,帮助学生梳理一战进程与战后秩序构建的时空脉络。·史料实证:借助宣战诏书、和约文本等史料,培养学生解读文献、论证历史的能力。·家国情怀:通过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挫折,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维护国家主权的责任感。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一战爆发的原因、主要战役及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