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无生说课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姓名],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展开阐述。一、说教材《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是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7课的内容。本单元围绕晚清时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展开,本课承接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讲述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不同阶层为挽救危局而进行的系列斗争如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这些斗争不仅是中国人民对民族危机的积极回应,更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重要的探索实践,为后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二、说学情高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对甲午战争、列强侵略等内容有一定了解,也知晓中国近代面临的民族危机,但对于不同阶层挽救民族危亡的具体斗争过程、深层原因以及历史意义理解不够深入。从认知能力来看,他们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但在剖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根源、理解义和团运动口号的复杂性等抽象问题时,仍需教师引导。同时,学生对历史故事和人物充满兴趣,教学中可通过丰富的史料和情境创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三、说核心素养四维目标10.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危机下各阶层斗争与经济基础、阶级结构变动的关系,认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作用。20.时空观念:让学生明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斗争事件的时间顺序与内在逻辑,把握其空间分布及影响范围。30.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定国是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史料,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论证观点的能力。40.家国情怀:让学生感受仁人志士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领悟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辛与伟大。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