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比较大小(1)》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比较大小(1)》-考神资料苑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比较大小(1)》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第1页 / 共8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7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比较大小(1)》。以下,我将从教材、学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深化数概念,构建比较模型《比较大小(1)》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的第五课时,前承“数的顺序、组成”,后启“加减法计算”及“用数学”。教材以“小棒直观比较42与37”“计数器动态演示23与25”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物一抽象算理一归纳方法”的过程,掌握“先比十位,再比个位”的比较规则。从知识体系看,本节课是对“2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纵向延伸,通过“位值制”原理突破“两位数比较”的核心方法,为后续多位数比较奠定基础:从数学思维看,通过“直观操作一语言表达一符号表征”的路径,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落实“数学抽象”与“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二、说学情:衔接直观经验,突破位值抽象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具备以下特点:·认知基础:能借助小棒、计数器理解数的组成(如42=4个十+2个一),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如18>15),但对“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的规则缺乏系统认知,易受个位数字干扰(如认为37>42,因7>2)。。学习难点:1位值优先级:理解“十位数字决定两位数大小的主因”,需通过直观对比(如4捆小棒>3捆小棒)建立“十位优先”的认知。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